老師沒辦法直接指定題目給大家,
畢竟自己的作業由自己想出來,
就算沒有得獎,學習的過程一樣會很有樂趣。
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年國中我做的題目呢(黃金比例)。
請大家先看:
https://www.945enet.com.tw/Main/Ha/teach_d.asp?pno=171&dt=A3
這篇文章中提到,好題目通常來自於:
1. 大議題小切入─觀看介紹環保議題的科普專輯
尋找現今重大公共議題中,有沒有使用創意方法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2.停止盲目的聽從
現今的新聞或某些節目中穿插一段科學影片,再找一位專家來解析其中的科學原理。
所以老師推薦這幾個影片頻道,
公視:流言追追追 https://www.pts.org.tw/program/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.aspx?PNum=734&CMNum=1452
大愛:Try科學 https://www.daai.tv/program/P1744?more=true
3. 細細品味別人的作品,會迸出新的想法
請務必要看中小學科展歷屆優秀作品,
https://twsf.ntsec.gov.tw/Article.aspx?a=41&lang=1
從沒有得獎的題目去做發想,還有撰寫格式。
我就收到過51屆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第一名作品,
用薑黃素做的手工皂。
4. 自然界中多觀察,並要有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自然觀
5.來自於生活中的困惑
在生活中有時會遇到某些狀況,讓人好奇到底該怎麼做才好。例如如何才能最有效率的晒衣服;有什麼方便又有效率的方法,可以防止家裡的鐵欄杆生鏽⋯⋯,像這類的研究通常是真正的科學家不會花時間去探究,但一般民眾會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,卻沒有人動手做嚴謹的實驗確認。這類題目的優勢,就是大家都期待能看到研究的結論。
因此科展作品不要只有看數學科或生物科,
我觀察生活與應用科學科這一組題目可能會更接近同學程度與興趣。
6. 由科學雜誌、有趣的科學新知發現可探究之處
推薦:
科普一傳十 https://etrans.tw/program/291
請注意影片旁邊的聊天室,
有些人的提問或許就可以發展成科展題目。
7.其他前輩的做法
哪一個單元最難,就由那個單元發展出科展的主題。
再推薦幾本書:
! 十萬個為什麼(小時候大家都看過吧?)
! 茶水間的數學:學校這樣教數學就好了,光靠死背沒有用,每個公式、定理,都是一則思考的故事
! 超展開數學教室:數學宅×5個問題學生,揪出日常生活裡的數學BUG
! 超展開數學約會:談個戀愛,關數學什麼事!?
! 是湊巧還是機率?:巧合背後的數學與迷思
! 科學詭案調查局: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
! 漫畫科普冷知識王:世界其實很有事,生活才會那麼有意思!
! 怪奇科學研究所:42個腦洞大開的趣味科學故事
! 怪奇事物所:你知道嗎?其實我們都很怪!
! 科學實驗王(系列叢書)
! 科學發明王(系列叢書)
綜合以上,這個部落格也舉了例子:https://bm11tw.pixnet.net/blog/post/9494551
未來到高中職階段,有一門「探索與實作」,還是繼續要發揮「科學研究」的精神(只是題目的挑選,以及研究方法,可能更人文取向一點)
同學可以看看大學教授顏聖紘的期待,
我也一直有在追蹤他的FB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nhornyen/posts/10212505152422182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nhornyen/posts/10214260130255531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nhornyen/posts/10213958826923136
https://omgbiology.blogspot.com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nhornyen/posts/10212505152422182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nhornyen/posts/10214260130255531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enhornyen/posts/10213958826923136
https://omgbiology.blogspot.com/
2022.05.17補充:
何榮桂教授在2022 臺北市第55屆中小學科展作品綜合講評中,
指導如何撰寫科展報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