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

老師,為什麼你要說我的小孩有問題?

在融合教育的思潮與政策之中工作,

並且身為特殊生的家人,

總結的心得是:

如何定義「問題」、解決問題,

找到讓我們都能過得去的日常,

老師和家長應該一起創造合作的伙伴,

對孩子才能提供一致而穩定的協助。


在一個常態班級,

會有校排第一的學生,

當然也會有智能障礙的孩子。

一旦家長選擇就學本校,

班級本來就有機率分配到這樣的孩子。


我從來不擔心所謂的特殊生需要老師多付出什麼心力,

我只擔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,

以照顧到每個需要被照顧的孩子?

我只擔心孩子們能否適應融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?

或者說,長久以來,

我只朝營造一個適合學習與生活的班級而努力著。



即便同樣分類的孩子,例如自閉症,

我輔導過一句敘事句都說不清楚的小孩,

也教過整天笑咪咪、用無辜眼神跟我互動的小孩。


有怎樣都不開口的悶葫蘆、

也有怎樣都坐不住的開心果。


老師看見孩子的差異,絕不是只有在成績上,

人際關係、情緒控制、常規品行......------

曾經我跟一個同事閒聊時開玩笑:

「ㄟ,有沒覺得我們老師當久了,

似乎都會看面相?」


其實這是自我解嘲與自我提醒:

不要光從外表去判斷學生,

更不要忽略測驗以外的蛛絲馬跡。


現在有一派醫師認為過動不需服藥,

所以家長認定當老師說「我的小孩有問題,要去看醫師」,

是不是就是要我們家寶貝吃藥呢?


在輔導歷程中,

有問題的,從來不是人,也不是問題,

而是是我們看待問題的心態和眼光。


有些家長糾結於承認問題就是等於「貼標籤」,

所以當老師和家長聯繫:「孩子可能需要一些其他幫助」時,

各種閃躲和攻擊,開始指向老師。


在情緒理論當中,逃和戰都是反映同樣的情緒:

恐懼------

我們擔心: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是不是就沒有美好的未來?

我們害怕:老師會不會對我的問題小孩另眼相待?

我們羞愧:別人會不會看待我是一個失敗的家長?


所幸,

當老師跟你說「孩子可能需要一些其他幫助」,

這些都不是老師的本意;

當家長質疑「老師,為什麼你要說我的小孩有問題?」時,

老師真的就只是說出

基於觀察、收集資料、分析與評估之後,

發自專業的誠心建議:

「孩子可能需要一些其他幫助」,如此而已。


沒有留言:

20241225 防治數位性暴力線上研習

  這次線上研習主要是為了介紹放伴的教材;展翅協會的簡報算是先被知識了! 這一週的工作有點爆量了! 為了申請技專班的學生, 三天多談了七個案量, 這兩天下午還有線上研習, 為了維持(不敢說增加喔)專業, 還是要努力衝一波啊! 特別是今天的主題又跟下週的任務有密切關係, 聽完之後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