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普通班裡,都會有資源班學生,
障礙的類別與程度,各不相同,
帶給導師的班級經營都是滿滿挑戰。
如果是「確定個案」,
多少還有特教資源可以協助;
倘若家長在入學時的「隱瞞」(註),
或是小學時的不適狀態一直沒處理,
上了國中進入新班級,
環境轉換通常是更大刺激,
學生不會自動好,
而是親師生三方更多的衝突與委屈。
倘若家長在入學時的「隱瞞」(註),
或是小學時的不適狀態一直沒處理,
上了國中進入新班級,
環境轉換通常是更大刺激,
學生不會自動好,
而是親師生三方更多的衝突與委屈。
在花媽卓惠珠的部落格中,
https://helpasperger.blogspot.com/2017/09/blog-post_22.html
有關於討論同理心的文章,
值得教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時參考,
輔導活動應該更是很適合帶入這個議題。
花了一節課,看影片、寫省思。
影片短短,老師只需提示流程:
(還是用4F討論法寫學習單)
一、觀賞影片 呆呆熊 極限運動
二、看完影片的感覺
即使是看同一個影片,大家看的感覺有不同。
如果自己一直都很倒楣,會有什麼心情?
三、觀賞影片 呆呆熊 健身俱樂部
四、回答問題:
1.『如果你是呆呆熊的朋友,你想怎麼幫助他?』
2.『如果你是呆呆熊的朋友,你要寫一張使用說明書,貼在健身器材上,說明書上要寫什麼內容?』
我一向「高威」(話多),
這節課卻沒怎麼說教。
日後「使用說明書」倒成了我們師生的共同語言,
很多紛爭到我面前,
我就是請雙方「想一想、說一說、讀一讀」
如何給對方「對事也對人」的使用說明書。
同理心不是上過一次課,
就可以讓學生長出來,
每個小孩突然都能變成貼心小棉襖。
光要別人同理某些「困住了」的孩子 ,
未免是把世界想的太美好;
而對於某些沒有同理心的孩子,
或許也需要老師「同理」他們:
同理不是同意,
同理不是同情,
同理是我與你同在,
同理是我願意理解你。
註:關於親師溝通這部分,另外寫一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