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我和劉遵恕老師緣分,
真的很奇妙,
兩度同事,兩度見面,相隔十年,
這緣分不知是淺是深?
除了同事之誼,
後來還發現:我們的結婚紀念日是同月同日(不同年);
遵恕夫人還是我高中學妹(小一屆),
當年在新北時,每個月我們都要在兼輔團督碰面一次。
剛好今天臉書跳出2019的提醒,
當時本格還未啟用,
今天就當備份補一下吧!
那一屆(91-93)的導師班,七八年級時的聯絡簿,有段時間固定會出現一個主題,就是:「今天輔導活動課,老師帶我們去翻牆。」有時翻得過、常常翻不過,手又磨破了,所以滿紙都是哀號。
翻牆?翻什麼牆?去哪裡翻?怎麼翻?幹嘛翻牆?......身為班導,心中點點點,只有覺得學生寫得不清不楚,卻沒從未想去質問這個輔導老師到底在幹嘛。因為若說輔導老師怪,我這年輕資深導師也不遑多讓。
輔導活動課老師也是新進輔導組長,交集不多,分開很快。才兩年,吃完輔導老師小孩的彌月蛋糕,他就調走了!
再見已是十年後。
角色互換,班導不再是導師;而輔導活動老師,有時是組長、有時是專輔,很多時候成為是我凝望的前輩。而我們這兩隻老鳥,各自亂流的航程中,羽毛都掉了幾支。
有天在洗手台前閒聊,比誰的傷口深時,他突然說:那我做你的朋友?他問得太誠懇、太純粹,我一時不敢亂答而詞窮。
很沉穩、很堅持的輔導老師,跟我這種高調、善變的孤僻鬼,到底哪裡能合拍?只能說「朋友」,原來也有很多種類型的。
這一種,就是,當你敲講師通告焦頭爛額時,他一句「完全配合貴校時間」!你也只能回答:好!
2019年辦理教師研習、暑假期間找講師不易。
2015年遵恕老師已經出版《要玩,就玩大的》,
讀後的感動,讓我心心念念,
希望可以分享給更多現場的老師們。
算我內舉不避親(?),
聽完遵恕分享的老師們,事後給我的回饋都是很感恩的。
2020年,我們同時都帶導師班,
那時想提議做山海雙城兩班共學交流,
可惜疫情打亂我們的節奏,
就此錯過了。
希望下次再見面,
不要又隔十年啊!
祝福遵恕的新書大賣、
也期待新新書早日問世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