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我們並非宗教國家,
從10-12月,基督教卻有幾個節日氣味深深瀰漫在校園生活中。
以我個人求學經驗,念了六年教會學校,
耶誕節即是校慶,當年還有行憲紀念日呢!
早晨有彌撒、唱聖歌,
(除非是教徒,才有更多如領聖體的儀式。)
其餘園遊會、運動會、表演活動,
與其他學校並無二致。
然後不知道為何,農曆七月過完沒多久,
還要「慶祝」西洋鬼節,
此風我甚不能理解。
群魔亂舞、威脅索糖,到底有何趣味?
倒是夾在中間的感恩節,
我是在高中英文課本中學過此節日的由來。
如果撇開宗教意涵,不要那麼商業化、世俗化,
單看感恩二字,
或許可以和學校的品格教育激盪一些火花。
蘇明進老師在10月18日臉書分享以下教學活動,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ldsu0/posts/10223512478305807
正好我在網路文章讀到這篇: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60260?結合「施與受」、「助人助己」」、「快樂學」的一些想法,
鼓(督)勵(促)學生在接下來幾週進行這項活動。
不是說,
養成好習慣要21天(66天版的有點難度),
我們來挑戰看看!
之後搭配【小氣財神】,
進行耶誕節活動,
或許可以讓節日的意義更深刻一些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