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20年暑假開始投入對於資訊判讀的研究(自我學習),
不只是因為假新聞氾濫;
我認為站在學術立場上,
如何檢索、判讀、運用各類型資料,
應該是一種極為基礎的能力與要求。
很想為學生上一系列這樣的課程。
去年我引用均一的課程,
在不固定、零碎的空白時間*,
能上多少算多少,
而一時之間也看不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。
10月底才得知,
去年可以申請教學補給站的計畫,
今年因為改了時程,就這樣「被」錯過了。
少了一萬元的買書錢,對我這個嗜讀大戶,真的好扼腕!
動機說到底就是為了「找錢」,
可以繼續買書或是獎勵學生,
硬逼自己在兩週內做出一節課的課程計畫,
送出參賽。
這兩三年,先進者們早就有影音、有教案,
光是媒體識讀相關的書籍、繪本,
我大概就參考了十本。
也一直在思考:可以這樣上、那樣上?
省思自己,
長久以來教學以及教學設計上比較弱的是沒有什麼「遊戲」或「活動」(不夠活潑?保守傳統?);
沒有什麼暖身就直接切入主題。
不過我又聽過一個說法是,
學生在一堂課的前15分鐘,專注度是比較好的,
所以重點要趕快在這時交代清楚。
不管是影音媒材的切換、
與學生互動、轉換學習型態(自學、討論),
其實都是應該為了達到教學目標。
端出這份自認完整但並非首創的教學設計,
我最想嘗試的是可以做線上教學使用,
採用Nearpod的教學平台。
(比賽作品還有交兩種簡報檔:備課用與上課用跟文字檔,
所以很累!自己搞死自己,不敢抱怨。)
Nearpod是我目前在學校用過、
符合我的需求的好用平台,大推!
(免費雖有容量限制、但一時還不會爆、可以互動、看學生表現、互評)
以下專屬教師連結之後可以修改,僅供教學交流使用:
https://np1.nearpod.com/sharePresentation.php?code=35562599385c263f5e1fe2ab2d204afc-1
教案後來沒有得獎。
繼續努力。
*說明:
學校每週有一節的空白課程,未排任課老師,多數時間學校安排講座。
111學年起,七年級多加本土語課程,對我而言,未來這種課程實驗的時段就少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