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自我介紹

師生初見面,

如何做自我介紹?

老師其實可以先做一個示範。

顧瑜君老師就曾演練過一個九宮格版的形式;

今年暑假在學思達初階班體驗了楊雅婷老師的矩陣圖;

另外像莊越翔和歐陽立中老師,也有「三真一假」的活動設計。


我個人喜歡這一個活動「自我畫像」。

剛開始學生不敢下手,

但是看了老師畫完之後,

通常都會哈哈大笑,「批評指教」老師畫的好醜、畫得不像。

說歸說,跟著也會大著膽子完成。

然後班級氣氛就會~~~很嗨~~~


今年結合了島嶼集體記憶課程「你的名字」,

如果要完整操作完,加上討論或書寫省思,可能要三節課比較充裕。

可惜我的導師時間很零碎,學生也沒有進入討論狀態。



參考《社區動力遊戲》P.24-25



先給學生破除迷思、說明任務目標



畫完後,用矩陣圖做自我介紹:一、我的外型
這是我的示範



二、分享四件事



三、對國中生活的期待,師生可以共作喔!



說明後,有另外學習單


參考黃郁珊老師20200811 FB 以及沙寶鳳老師檔案我的名字&我的故事




方舟班學生在畫自畫像時的反應很有趣,

有些人是找人幫忙畫,

我並沒有制止。

有些人居然自已畫了可愛貓臉圖。

如果放在藝術治療,分析他們的心態,應該滿有趣的。


不少學生對於我設計的三個問題寫不出來,

所以也無法分享。

難道是我的問題難度太高嗎?

還要繼續觀察。


上完課後看到下面這篇報導,

以後可以當作課程收束參考資料用。

 https://buzzorange.com/2017/11/14/great-taiwan-passport-design/?fbclid=IwAR2zYbrv_pp0S__62TILVlQWGoxQH4lx9nIuYLHjh1JGVogVVvxRGlmv8BA




後記:

我的教學設計學習路線,

源於讀研時期接觸社區營造活動。

結束留職停薪後,

意識到自己不太可能有機會進入真實「社區」工作,

便將班級經營當作「社區」來做,

畢竟community,也可以是個小小的社群,

俗話說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



當年從中擷取的養分,

在後來的工作生涯中一直滋養我,

包括舉辦工作坊、撰寫計畫、活動設計,

我對「know-how」比「do something」更感興趣,

但紙上談兵多了,還是要留下課程紀錄,才是真實走過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說一說關於作者與我的故事~~(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......)

說起我和劉遵恕老師緣分, 真的很奇妙, 兩度同事,兩度見面,相隔十年, 這緣分不知是淺是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