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

我如何上人際關係、衝突與溝通?

關於人際關係、衝突與溝通這個主題,

上過康軒和翰林版,
已經是第3輪了。

隨著108課綱調整,原本是八年級,
今年七年級就先上第四輪的溝通與衝突了。



其實我個人的生活經驗,
對於這個主題,並不是很感興趣。

這學期針對學生做的小小調查,
結果意料之外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;
但也可說是意料之內,
對國中生而言,人際關係、交朋友、和誰吵架,
本來就是他們最在乎的事之一。

阿德勒不是說,
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。
身為老師,個性再孤僻,為了上課,
還是得要好好研究課程。


關於人際主題,
自家小孩說他們上過人際洋蔥圈之後,
有同學會抱怨對方為何「你不是把我放在同樣的位置?」
就是「我當你是麻吉,你卻當我路人」玻璃心碎滿地。
所以我向來只是把這個單元當作「人有親疏遠近之別」的概念,配合恰當的時機點講述
著重在人際風格對應生涯職業選擇,
畢竟風格沒有對錯,
能否適應良好取決於知己知彼。

木木老師曾分享人際踩地雷和冰山理論
覺得十分佩服,
在氛圍不友善的班級,
我根本不敢嘗試這樣的課程。

在帶領人際關係小團體時,
牌卡、體驗活動、繪本,我都有試用過;
一旦要放大成為班級課程,
要多思考轉換問題的普及性和課程的易進行度。


這兩年在上衝突與溝通的單元時,
想要挑戰兩件事,
一是分組,
二是分組後用合作方式完成任務

去年嘗試拼圖法
解決衝突,感覺一團亂,
班級屬性還是很大的考驗。

溝通部分,在今年七年級改上「你話我畫」,
取代之前的雪花片片,
效果也不錯。


一、引起動機:PPT、影片〈鳥的故事〉
二、發展活動:衝突情境解決
三、討論統整:溝通策略:我訊息、三明治溝通法






沒有留言:

說一說關於作者與我的故事~~(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......)

說起我和劉遵恕老師緣分, 真的很奇妙, 兩度同事,兩度見面,相隔十年, 這緣分不知是淺是深?